• 《Nature》文章:OceanNet:面向区域海洋的基于神经算子的数字孪生模型

    研究背景: 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由于其复杂性,如海底地形的多变、海岸线的影响、水体的垂直结构以及流动的非线性特征,使得对海洋的建模和预测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数值模型虽然在模拟海洋动力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模型往往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并且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近年来,数据驱动的方法在天气预报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将其应用于海洋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OceanNet的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数据驱动模型,以提高海洋预测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Oce...

    科技前沿 2024-11-27
  • 《Nature》文章:NEREA增强型观测站:一种整合方法用于海洋海岸生态学研究

    研究背景: NEREA(Naples Ecological REsearch for augmented observatories)计划是为了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该研究在那不勒斯湾(GoN)进行,这是一个受到多种人类活动压力的地中海沿海区域。NEREa项目受到Tara Oceans探险的启发,并建立在MareChiara长期生态研究(LTER-MC)站点的科学遗产之上,旨在通过增强型观测站整合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更好地监测和理解海洋生态系统。 研究...

    科技前沿 2024-11-27
  • 国际科技动态

    苏富比拍卖行8日以高达108.48万美元(约合779万元人民币)拍出人工智能(AI)机器人“艾达”的画作《AI之神》。这一价格远超先前的预估价格。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AI之神》为数学家艾伦·图灵的肖像,长162.5厘米,高230厘米。图灵是英国数学家和二战英雄,主要从事数理逻辑、纯数学、计算机科学、理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这是全球首次有机器人“艺术家”获得大型拍卖行青睐,因此吸引多方关注。《AI之神》开拍后获得27次竞价,最后被一名没有公开姓名的买家拍得。...

    科技前沿 2024-11-27
  • 科技热点

    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嫦娥六号任务取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首次在“中国航天”展台向公众展出。(来源:科技日报)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在广东省珠海市正式开幕。展会现场,一大批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重器亮相,生动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成就。(来源:人民网) 11日12时03分,由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

    科技前沿 2024-11-27
  • 《Microbiome》文章:海洋酸化下珊瑚礁共生体群落特征的衰退

    研究背景: 微生物在珊瑚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存在于环境中,也存在于宿主生物(共生功能体)内部和表面上,支持着诸如营养和免疫系统调节等关键功能。这突显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层面的潜在重要性,然而,大多数关于珊瑚礁微生物功能的知识都来源于少数共生功能体,如珊瑚和海绵。 海水pH值下降是一个重要的珊瑚礁全球应激因素,可能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水平的变化,这为研究微生物在这一层面的作用提供了机会。研究人员采用原位实验方法来检验这样一个假设:在海洋酸化(OA)条件下,已知的大型生物营养和功能群之间的变化可能...

    科技前沿 2024-11-27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文章:基于历史多光谱卫星影像开发珊瑚和竞争性藻类相关指数用于评估珊瑚礁的生态状况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在线发表了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关于珊瑚礁生态状况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Development of a coral and competitive alga-related index using historical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y to assess ecological st...

    科技前沿 2024-11-27
  •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大鹏湾营养盐的组分、结构、分布特征及环境容量评价

    氮、磷等生源要素是海洋生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诱发水体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容量是生态环境的固有特征之一,指在对环境未形成无法承受的条件下,该区域环境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数量。为了有效控制海洋污染,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近海生态调查与环境容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对保护近海生态环境、利用海洋资源及临海产业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北部湾大学鲁栋梁教授团队于2021年9月(丰水期)和2022年3月(枯水期),对大鹏湾的12个站位(D1-D12)开展了两个航次调查,探讨了营养盐的分布、水...

    科技前沿 2024-11-27
  •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2022年渤海中部夏季低氧原因及机制研究

    溶解氧(DO)对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不同的水生生物需要特定的DO浓度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当DO值降至3-4 mg/L时,许多海洋生物受到显著影响。当DO值< 3 mg/L时,部分鱼类可能死亡,严重影响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当DO值< 2 mg/L时,大多数生物要么死亡,要么分散到更适宜居住的环境中。先前研究表明,夏季渤海中部也有低氧事件的发生,但是目前对于河口湾低氧的物理-生物地球化学驱动机制的系统认识不足。本研究我们通过渤海中部调查数据,分析其对低氧形成的贡献,探讨2022...

    科技前沿 2024-11-27
  • 国际科技动态

    俄罗斯科研人员在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收集的月球土壤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类似于金属铁的线状晶体。2023年,在太空研究领域合作框架内,中国和俄罗斯分别向对方转交了1.5克月壤样本。中国月壤样本是由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收集并运送回地球的,俄罗斯月壤样本是由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收集的。其中,俄罗斯收到的是两份样本:一份来自月球表面,另一份来自钻头采集。据悉,从深处采集的样本已经在俄罗斯科学院维尔纳德斯基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出的几毫克样本主要用于矿物学分析。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韦...

    科技前沿 2024-11-01
  • 科技热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我国航天史上第五次“太空会师”。(来源:科技日报) 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来源:科技日报)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

    科技前沿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