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印度洋中微塑料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中印度洋作为全球典型微塑料污染区之一,其污染分布规律与监测方法研究备受关注。然而,当前研究在海洋微塑料的采样方法、数据分析标准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制约了区域性微塑料污染评估的准确性。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新型污染物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2016-2024年印度洋海域40余项海水中微塑料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印度洋微塑料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监测技术瓶颈。海洋微塑料的不同采样方法和统计方式导致数据可比性不足,凸显海洋微塑料检测中方法体系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及印度东西海岸呈现海洋微塑料的高丰度分布现象;尽管采样方法存在差异,印度沿海区域一致呈现高丰度分布特征。研究数据表明,印度洋沿岸海域微塑料聚合物类型呈现高度多样性。微塑料物化特征结果显示,纤维和碎片微塑料最多,主要颜色为黑色、蓝色、白色和透明,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为主要聚合物类型。其他采样方式比拖网采样得到的平均微塑料丰度高出3-6倍,拖网法因网目尺寸限制低估了小粒径微塑料的捕获率。通过结合洋流发现,洋流的辐聚程度也是影响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即在洋流辐聚区,微塑料容易发生聚集,导致丰度增加;而在洋流辐散区,微塑料聚集不明显,会扩散到更大范围。

该研究提出印度洋沿岸国家协同制定标准化监测方案的重要性,建议建立涵盖采样、前处理与鉴定的全流程统一标准,为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印度洋中微塑料
图1 拖网取样法测定印度洋海水中微塑料丰度分布图。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印度洋中微塑料
图2 不同取样方法获取的微塑料聚合物类型的百分比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印度洋中微塑料
图3 印度洋洋流与微塑料分布关系图

来源: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