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温排水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性状的构建效应
随着全球核能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温排水引起的区域性海水热污染已成为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载体,大型底栖动物 通过其食性类型、体型结构、运动能力等生物性状特征,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温排水对底栖生物 群落结构重塑及其生物性状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仍存在认知空白。
宁波大学课题组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2023年8月和2024年1月对三门核电站温排水区域共4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生物性状分析和RLQ/第四角分析方法,系统解析了温排水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维度影响。研究表明,核电站温排水区形成了显著的海水热升温梯度效应。温排水作为主要的环境驱动因子,通过双重途径影响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层面,腹足类和双壳类在高升温区域主导,其丰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在生物性状层面,具有小体型、短寿命及壳质层等生物性状的生物类群在热污染区域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及其生物性状的适应性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人类活动驱动的环境压力对海洋生物群落 演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来源: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