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利用云计算卫星平台探索1986—2020年中国山东省沿海水产养殖池塘的动态变化

山东省毗邻渤海与黄海,拥有3345公里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沿海池塘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全球水产品需求不断攀升,虽然沿海养殖业大力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其迅速扩展也不可避免地对湿地资源和沿海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由此引发了如何平衡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的严峻社会问题。研究沿海养殖池塘的动态变化不仅有助于公众了解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更为未来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平衡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组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基于Landsat和Sentinel-2卫星影像,对近三十年来山东沿海养殖池塘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追踪。同时,他们结合政策文件和土地分类数据,深入探讨了多种驱动养殖池塘扩展的因素。研究显示,政策调整对山东沿海养殖池塘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影响作用,这一影响在沿海土地利用的变化中尤为明显。具体而言,在湿地资源丰富的渤海湾和黄河三角洲等区域,沿海湿地作为养殖池塘扩张的重要来源曾促使池塘大规模发展,尽管推动了沿海经济的繁荣,但也导致了湿地生态价值的显著损失。近年来,随着湿地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这一扩张趋势已明显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养殖池塘的面积出现了缩减。未来,如何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平衡海岸带土地资源的生态与生产价值,将是发展规划中亟需讨论的关键议题。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文章:利用云计算卫星平台探索1986—2020年中国山东省沿海水产养殖池塘的动态变化
图1基于卫星影像提取的东营市部分沿海养殖池塘分布情况

来源: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