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近日,《地球与行星变化》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毛睿团队与北师大地理学部、韩国极地研究所和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成果。研究发现,近20年来,南美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沙尘事件频次显著增加,且该区域向南极的沙尘传输也随之增加。该区域地表越发干燥以及有利于沙尘事件发生的大气环流的变化共同为沙尘排放和传输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袁骁合作,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7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陈清潮逐梦深蓝突击队”谭烨辉团队归纳总结了珊瑚礁生态系统聚集吸收外部营养、保持并循环利用内部营养、高效输出有机碳的生态功能,提出“珊瑚礁生态泵”概念。相关研究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海洋学报(英文版)》。(来源:科学网)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相关研究成果7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来源:科技日报)
7月14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联合国机重装、中信重工研制的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中心体锻件,先后通过了包括业主在内的三方联合检测,各项指标优秀,全面满足技术要求,成功下线,实现了我国500兆瓦级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的研制新突破。(来源:科技日报)
7月15日,记者从中车株洲所获悉,其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在湖南株洲装运发车。几天后,它将从上海港出发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这也是我国首批交付东南亚地区的智轨电车。(来源:科技日报)
7月16日,历经十余年建设,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先期通水,长江、黄河在古都西安实现成功“握手”,汉江水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来源:科技日报)
7月17日,中国东航在上海正式接收第二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上午10时,飞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调机飞往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正式“入列”东航机队。新一架C919飞机的到来,标志着东航商业运营C919大型客机正在提速。(来源:央视新闻)
7月1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已完成典型灭火场景验证试飞科目这标志着“鲲龙”AG600已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来源:央视新闻)
7月19日14时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和电力保供再添利器。该机组年均生产“绿电”超过6600万千瓦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科技动态
7月13日发表于《科学》的一项成果中,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减轻环境负担的方法。使用基因“剪刀”CRISPR,他们种植出木质素含量比正常水平低得多的基因编辑杨树。他们认为,碾磨这些树木可以减少造纸带来的污染,同时为造纸行业节省数十亿美元(来源:科学网)
据CBWNet官网7月13日消息,德国汉堡大学、吉森大学和法兰克福和平研究所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全面加强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规范的生化武器网络”(CBWNet)发布《人工智能:<生物武器公约>和<化学武器公约>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利益》报告。该报告讨论了AI以及相关的药物设计、合成生物学等均存在双重用途特征,并指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BWC)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均不足以充分解决当前AI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需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来规范生物安全背景下的AI。(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国防科技要闻7月14日消息,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着手实施“自主飞机试验”项目,测试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飞机自主任务能力,为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于现有多种空战平台,并研究未来先进自主无人机提供支持。该项目推出一款测试性智能飞行系统,其组成包括飞行模拟器、计算机神经网络和其他配套设施。该项目团队正基于该测试性智能飞行系统进一步研发由软件定义的智能型自主飞行能力,目前正在虚拟环境下开展实验。(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广海局7月16日消息,瑞士政府发表声明,支持暂停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深海采矿活动的倡议,直到深海采矿业获得足够的科学知识,可确保海洋环境得到充分保护为止。在7月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第28届会议上,瑞士将阐述其国家立场,进一步表明态度。目前,已有德国、西班牙、新西兰等15个国家明确反对在公海海底进行商业采矿。瑞士是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是多家大型金属、煤炭、石油商业巨头的总部或分公司所在地,这一官方立场或将影响这些公司的深海采矿战略。(来源:全球技术地图据科技导报公众号7月17日消息,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和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心肺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绘制出迄今最详细、最全面的人类心脏细胞图谱。该图谱描绘了人类心脏的8个区域、75种不同的细胞状态,并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描绘了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为研究心脏疾病、设计潜在疗法提供了宝贵参考。该团队还开发了预测药物靶点及药物潜在副作用的新计算工具,有助于重新利用现有药物治疗其他组织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简氏防务7月17日消息,日本陆上自卫队(JGSDF)正在测试一种基于16型移动战车的新型侦察战车(RCV)原型。该RCV由三菱重工开发,旨在通过快速行动收集信息以用于侦察部队。此外,日本陆上自卫队还收到了三菱重工提供的新型步兵战车(ICV)和机动迫击炮战车(MMCV)原型机,目前这两种原型机正在与RCV一起进行测试。(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SpaceNews网站7月18日消息,美国火箭实验室使用“电子”号火箭在新西兰马希亚半岛发射场成功发射7颗卫星,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为一次拼车任务,代号为Baby Come Back,是火箭实验室第39次发射任务。该批卫星包括4颗NASA用于Starling任务的立方星、1颗加拿大Telesat公司LEO 3演示卫星和2颗美国Spire Global公司立方星。其中,NASA的4颗立方星旨在测试未来航天器“蜂群”(Swarm)任务技术;LEO 3演示星将进行在轨通信功能演示,为后续Telesat近地星座发射部署提供支持;Spire Global的2颗卫星为携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线电掩星”(GNSS-RO)有效载荷的3U立方星,用于收集全球天气情报。(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国防科技要闻7月18日消息,英国BAE系统公司Phasa-35太阳能无人机首次完成平流层飞行试验。此次试飞评估了Phasa-35太能能无人机在平流层的性能,证明其有望成为未来长航时、高空和通信应用的首选系统。试飞期间,该无人机在24小时内飞行高度超20000米,成功抵达平流层,并在试验结束后成功着陆。据悉,该无人机翼展35米,重150千克,可携带15千克有效载荷,未来或将用于国防领域的通信中继、救灾和监视等任务。(来源:科学技术地图)
据环球网7月19日消息,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协调员坎贝尔表示,美国战略核潜艇目前正在釜山港停靠。同日,美韩双方举行首次核咨商小组会议。据悉,此次停靠是1981年3月以来,美国战略核潜艇时隔42年再次停靠韩国港口。韩媒表示,美国此举是落实今年4月美韩首脑《华盛顿宣言》中“美国战略核潜艇在韩国停靠”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核咨商小组会议上,美韩就加强延伸威慑达成五点共识,分别为检查核武装力量、明确共同执行核作战的细节、美核战略武器定期入韩、制定应急计划、增强作战与活动执行能力。韩国透露,各方正为促成8月在美举行的美日韩峰会做准备,预计核磋商小组第二次会议将在峰会不久后召开。(来源:科学技术地图)
据中国科技网7月19日消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日本NTT医疗与健康信息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开发出采用4D打印技术生产的柔性电极。该电极在插入潮湿组织时可折叠并包裹在超薄神经纤维周围,同时电极内部的结构化钛金涂层可在电极和神经纤维之间“沟通”,既可刺激神经,又可用电极测量神经信号,且不会损伤神经。该电极可成为医学界部署周围神经刺激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均发表于《先进材料》期刊。(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品玩网7月19日消息,美国Meta公司发布新一代开源大型语言模型Llama 2,将免费开放给商业和研究使用。Llama 2相较于上一代其训练数据量提升了40%,其包含70亿、130亿和700亿参数的3个版本。Llama 2预训练模型接受了2万亿个令牌(Tokens)的训练,上下文长度是Llama 1的两倍,其微调模型已接受超过100万个人类注释的训练。Meta表示,Llama 2可免费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开发者们可以直接在Llama 2官方网站下载该模型。(来源:全球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