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7月1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CR450科技创新工程”中的CR450动车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来源:科技日报)

7月2日,国内单体最大的年产12万吨碳酸锂一期项目,在新疆若羌县工业园投产,为新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化和集群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在黑龙江正式投用。这标志着,我国超导热加工技术率先在全球实现重大突破。(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课题组在塑料循环升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出一种“氢呼吸”策略,在无须额外添加氢气或溶剂的情况下将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环状烃类,为废弃塑料的“人工碳循环”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来源:科学网)

7月2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码头,随着最后一台清舱机械吊装出舱,“远谊海”轮顺利完船。在干散货全流程自动化助力之下,该船以单机卸率3057吨/小时的作业效率,第26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来源:科技日报)

7月3日,沪宁沿江高铁在前期逐级提速联调联试的基础上,进行最高测试速度等级提速试验,试验列车顺利跑出了385公里每小时的试验目标速度值,实现了联调联试阶段性目标。(来源:新华社)

7月3日,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赴基里巴斯、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东帝汶等5国进行访问并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来源:央视军事)

7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下称IAEA)总干事格罗西在日本东京正式发布IAEA关于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综合评估报告(下称报告),对此,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向媒体表示,IAEA邀请多国专家参与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问题审查评估,但报告却未能充分反映所有专家意见,相关结论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中方对IAEA仓促发布报告表示遗憾。(来源: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

7月5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举行的2023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中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openKylin1.0(“开放麒麟1.0”)亮相。这标志着我国已具有系统组件自主选型、操作系统独立构建的能力,降低对上游操作系统发行版社区的依赖,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领域的空白。(来源:央视新闻)

7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相关研究机构编写的《中国AI for Science创新地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昇腾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AI for Science论文发表数量最高,正积极推动全球AI for Science发展。(来源:新华社)

国际科技动态

据韩联社6月30日消息,美国国防部与韩国国防部在美举行韩美信息通信技术(ICT)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据悉,ICT合作委员会自2021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上,韩国介绍了第五代国防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战略和对美合作方案,以及将国防5G应用于联合作战与演习所需的试点部队建设管理计划。双方一致认为,在网络安全、互操作性等领域进行国防信息技术政策合作十分重要,并表示,双方将进行更高层级磋商以深化同盟关系。(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集微网6月30日消息,日立集团旗下的“日立先瑞科技”宣布在中国台湾地区竹北市成立的半导体尖端技术开发中心正式启用,台积电将积极参与该研发中心的工作。据悉,该研发中心未来将强化定制化技术,落实关键零部件在中国台湾生产,支持当地厂商保持竞争优势,带来就业机会,还将与台积电共同合作,提供微电子和半导体的尖端技术和服务,并共同研究解决3nm以下制程如何进一步提升,如何实现量产、提高良率等关键问题。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总裁表示,这将有助提升中国台湾半导体行业先进研发的创新与竞争力,尤其能够协助中国台湾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SpaceNews网站7日1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使用“猎鹰”-9火箭于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欧空局“欧几里得”(Euclid)太空望远镜,将其送入日地L2拉格朗日点既定轨道。“欧几里得”望远镜配备可见光相机、近红外光谱仪和光度计的设备,计划将对宇宙中三分之一的空间进行观测和调查。该望远镜计划在6年内获取170PB(1PB=1024TB数据,为科学家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提供支持。(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外军防务研究前沿7月2日消息,台湾将为其近距离战术侦察旋翼无人机配备激光瞄准和弹药系统。根《南华早报》报道,台北军方已从政府资助的国家中山科学技术研究所(NCSIST)订购了50架战术无人机,总价值2510万美元,其中14架在2022年交付,36架将在2023年交付。无人机将利用激光瞄准系统锁定目标并将坐标传回军事基地,并装备8发60毫米迫击炮以应对潜在威胁。(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量科网7月3日消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芯片级光学量子模拟系统,可模拟量子水平的复杂现象。研究人员通过控制量子纠缠光子的频率或颜色来模拟物理世界,这一空间会随着时间而演化。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光子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中光子的路径会被控制,并且还大大减少了物理足迹和资源需求。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首次制造出量子相关的合成晶体,这种新方法显著扩大了合成空间的维度,允许对几种量子尺度的现象进行模拟,如量子纠缠光子的随机行走,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模拟的复杂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期刊。(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黄渤海研究院7月3日消息,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展示了出现紧急情况时使用切断装置停止提供核污染水的训练,以宣传“安全性”,试图消除国内外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强烈担忧。训练设想汲取稀释用海水的抽水泵因地震停止工作,由操作员使用模拟器,确认了开动紧急切断装置来停止提供核污染水的应对举措。排海作业由4人实施,操作终端被设计成如果不插入由值班长保管的钥匙,就无法进入排放程序。此外还采用了控制机制,如果核污染水所含放射性物质氚的排放量有可能超过年设定量,那么就无法执行排放操作。(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路透社7月4日消息,有日本官员透露,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年底前制定人工智能(AI)管理办法,且倾向于制定比欧盟更为宽松的AI使用规则,因为该国希望通过AI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并成为尖端芯片领域的领导者。据悉,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近日将访问日本,与日本政府和企业讨论人工智能监管的合作,并深化芯片领域的合作。日本政府人工智能战略委员会主席称,欧盟的AI规则“有点过于严格”,并表示“几乎不可能”保护用于深度学习的版权。(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路透社7月4日消息,美国拟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云计算服务。若限制规定正式实施,美国亚马逊和微软等云服务提供商在向中国客户提供使用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云计算服务之前,必须寻求美国政府的许可。该拟议限制被视为弥补美国出口管制政策“重大漏洞”的一种手段,以防止中国人工智能公司通过使用美国云服务绕过其出口管制规则。(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AP新闻网7月4日消息,联合国安理会将于7月18日在英国举行会议,讨论关于人工智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潜在威胁。联合国安理会认为,在自主武器或控制核武器的应用上,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和重大风险并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计划于2023年9月在联合国设立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为联合国提出可采取的措施。联合国还将设置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机构,运作模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类似,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监督权。(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环球时报7月4日消息,俄海军北方舰队将组建一个新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称,该集团军的任务范围将主要是俄罗斯北部边境,包括与芬兰和挪威的边境地区。目前,保卫北方的科拉半岛对俄罗斯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那里有俄罗斯战略核潜艇基地。新组建的集团军将由摩托化步兵旅、团和师组成,其人员将接受在极地作战的训练。(来源:科学技术地图)

据Adda247NEWS 7月5日消息,印度古吉拉特邦Kakrapar原子能项目(KAPP)第一个自主开发的700兆瓦加压重水反应堆(PHWR)KAPP-3已成功开始商业运营,这是印度核能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悉,Kakrapar核电站已经有两台220兆瓦重水反应堆(KAPP-1、2)投入运行,另一座国产700兆瓦加压重水反应堆KAPP-4正在进行调试。此前,印度政府计划投资137亿美元修建10座700兆瓦加压重水反应堆,Gorakhpur Haryana Anu Vidyut Pariyojana项目、Mahi Banswara项目、Chutka项目正在建设中。(来源:科学技术地图)

据微视航天7月5日消息,美太空军太空作战副司令表示,太空军作战分析中心正在研究下一代基于轨道的精确定位导航与授时(PNT)能力,将采取新方式来规划包括导弹预警与跟踪系统、地面移动目标指示系统及太空数据中继和传输架构在内的未来的卫星架构。美军致力于确保其GPS系统优势地位,并结合其他PNT信息源,进一步提升获取PNT服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对潜在威胁。美军将持续推进GPS系统现代化工作,应对针对卫星导航系统及服务的干扰、欺骗、赛博攻击等能力的发展,降低卫星导航服务降级或拒止的风险与概率。(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南极熊3D打印网7月5日消息,总部位于英国爱丁堡的私人火箭制造商Skyrora已开始对它3D打印的70kN火箭发动机进行全程测试。该公司表示,Skyprint 2的 3D打印机已用于打印新型火箭发动机,生产时间可缩短66%,成本降低了20%。据悉,新的发动机设计将应用于该公司的首次商业轨道发射,其中最大的改进在于冷却室。这将优化冷却效率并延长发动机的寿命。一旦经过全面测试并合格,更新后的70kN发动机将成为第一个使用闭式循环燃烧系统的商用火箭发动机。(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