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6月6日下午,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身系“敦煌飞天彩带”正式出坞。(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结题验收会议举行。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评价该风洞在有效实验时间、总温、总压和喷管流场尺寸等综合性能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来源:央视军事)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何涛科研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合作,在全光谱催化大规模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向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特种高分子材料太阳光聚合生产。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来源:科学网)
近日,航空公司可能很快就会开始使用动物脂肪制成的燃料来帮助他们实现气候目标。然而,运输与环境组织的一份报告警告说,这可能会增加而不是减少碳排放。(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6月7日,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在四川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当日上午10时7分33秒,这台换装“中国心”的水电机组成功并网发出“第一度电”,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从设计、制造到运行的全面自主化,开启了我国水力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源:科技日报)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开幕式致辞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截至2023年4月底,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大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来源:科技日报)
6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由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基于“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完成了对“稠密子图”和“Max-Haf”两类图论问题的求解,相比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使用当前最优经典算法精确模拟同一实验的速度快约1.8亿倍。(来源:科技日报)
基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的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首次精确刻画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首次观测到高能光子流量的快速增强过程。相关研究成果6月9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来源:科技日报)
6月11日8时,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贯通测量结果表明,实现了与东侧E24管节精准对接。距离2018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钢壳试验段开工,整整5年后,这座“海底长城”终于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由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制的国产最大盾构机用主轴承,9日通过钱七虎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大型重载盾构机主轴承的自主设计、精密加工、安装调试、寿命预测等集成技术,打通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全国产化“最后一公里”。(来源:科技日报)
6月12日,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消息,全国首个13兆瓦级陆上风电机组全功率试验平台(以下简称试验平台)在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完成首次测试并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陆上风电机组研发验证正式迈入10兆瓦级时代。(来源:科技日报)
6月1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广东珠海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据介绍,整个装置每天最多可发电2.4万度,相当于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来源:央视新闻)
6月15日,“宁东号”氢动力机车在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这是全球氢燃料电池装机功率最大的氢动力机车,也是我国首台由内燃机车改造而来的氢动力机车。(来源:科技日报)
6月15日消息,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实现对稻瘟病、白叶枯和稻曲病三病抗性“加持”。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数千万吨。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杂志发表。(来源:科技日报)
国际科技动态
据美国务院6月2日消息,美国和芬兰发布关于先进无线通信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致力于创新、竞争、安全、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先进通信生态系统。美国务院在公告中指出,美国与芬兰将酌情通过美国和芬兰之间的《关于科学和技术合作的协定》,作为本联合声明所提合作的运作框架。本次联合声明的合作内容包括:寻求协同效应并探索创建 6G 通信和传感应用研发联合生态系统的可能性,如双方在全球协调 6G 和下一代无线服务的频段、基于 6G 技术的全球联合体系、推广标准和规范;支持培养无线通信以产生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的途径,如促进大规模无线试验台的使用、开发和联合试验的政策和机制。(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机器人大讲堂6月3日消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名为“观星者”的交互式机器人,它可以识别使用者给它下达的指令,通过机器人的手臂完成相应的拍摄动作,它的出现让一些没有办法请摄影团队的视频创作者们能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拍摄更多动态视频。据悉,该机器人还连通了ChatGPT-3,用户的指令由无线麦克风录制,并发送到语音识别软件 Microsoft Azure Speech-to-Text,转录的文本会连同自定义提示一起被发送到GPT-3程序上,从而理解用户希望相机执行怎样的动作,如使用高角度拍摄或者是更紧凑的取景。(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SpaceNews网站6月3日消息,阿联酋启动“小行星带探索项目”,拟于2028年3月发射探测器。阿联酋航天局表示,阿联酋小行星带任务将飞越主要小行星带中的六颗小行星,于2034年抵达第七颗小行星。该计划是阿联酋国家太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世界上首次多颗小行星巡游和着陆任务。(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近日,美国FDA批准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启动首个脑植入物人体临床试验。该公司开发的脑机接口可将大脑信号转化为人的行动,帮助治疗记忆力衰退、颈脊髓损伤,以及帮助瘫痪人群重新行走,主要专注于两个应用:一是帮助恢复人类视力,二是帮助无法移动肌肉的人控制智能手机等设备,甚至恢复脊髓受损者实现全身功能。(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据美司法部 6月9日消息,美司法部、财政部、国务院、商务部就伊朗无人机有关事项发布联合公告,提醒国际社会、私营部门和公众注意伊朗采购、开发和扩散无人驾驶飞行器所构成的威胁。该公告向私营企业通报了伊朗寻求发展其无人机计划的关键部件以及参与伊朗无人机采购、生产和扩散的实体。该公告还向出口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金融机构提供有关实施有效尽职调查和内部控制的建议,特别是与伊朗无人机相关活动,确保整个供应链遵守法律要求并避免做出“帮助”伊朗无人机的行为。该公告披露了司法部目前由特遣部队“ KleptoCapture ”和颠覆性技术打击部队联合打击伊朗无人机,并且,为鼓励企业披露可能的违法行为,司法部还宣布在国家安全司聘用 25 名新检察官,负责调查和起诉逃避制裁、违反出口管制和类似的经济犯罪。(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6月11日消息,日本Astroscale公司将为失效的OneWeb卫星提供“寿命末期服务”。Astroscale计划于2025年将任务飞行器送入超低轨进行调试,然后进入更高轨道,以测试通过磁性对接板捕获OneWeb卫星的能力。目前,Astroscale正在其英国工厂制造并准备运营ELSA-M任务飞行器。(来源:网易新闻)
据双碳情报6月12日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发布修订版《氢能基本战略(草案)》,该草案已经在可再生能源、氢能相关部长级会议上通过。新版战略指出,日本构建氢能社会正从技术发展阶段步入商业化阶段,考虑到全球氢能市场正在迅速扩张,有必要修订2017年发布的《氢能基本战略》,在确保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将加强全球竞争力、发展海外市场纳入氢能战略。该战略主要目标包括确保稳定的氢能供应、降低氢能供应成本、向低碳氢转型等,该战屡包括了《氢能产业战略》和《氢能安全战略》,前者旨在加强氢能产业竞争力,后者目的是确保氢能的安全利用。(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6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支持人工智能行业一些高管的提议,即成立一个像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人工智能监管机构。(来源:央视财经)
6月14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朝着成为法律的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该法案,禁止实时面部识别,并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提出了新的透明度要求。(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