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记者从中国东航了解到,东航C919大飞机1月9日开始执行上海虹桥往返北京大兴航线的商业航班。这是继在上海虹桥往返成都天府航线常态化商业运营之后,C919大飞机执行的第二条定期商业航线。(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9日获悉,由中国能建集团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4年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探测器产品分别搭乘安-124和运-20飞机,抵达海南美兰国际机场,随后通过公路运输方式运送至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按计划进行发射前各项测试准备工作。(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光元团队提出在光子芯片上减慢光速新方法,有望极大地提高慢光光子芯片器件的性能,并在光传感、光通信、光计算和光缓存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也将为慢光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纳米快报》上。(来源:科技日报)

1月4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的马雷教授团队攻克了长期以来阻碍石墨烯电子学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在保证石墨烯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打开了石墨烯带隙,成为开启石墨烯芯片制造领域大门的重要里程碑。该研究成果论文《碳化硅上生长的超高迁移率半导体外延石墨烯》1月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来源:科学网)

新研究发现,向大脑的特定部位发送电脉冲会使人更容易被催眠。虽然研究处于早期阶段,但最终可能会推动催眠疗法更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等疾病。相关研究1月4日发表于《自然心理健康》。(来源:科学网)

1月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海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研究团队运用首次构建的弹性模量维度4D纳米弹性体光刻策略,制备了迄今最灵敏的人造弹簧系统,探测灵敏度达到500飞牛,实现了皮牛力下微米级的形变,并基于此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超灵敏度的软体微米机器人,实现了高精度细胞力学研究以及细胞的无影响操纵,有望为显微外科手术和靶向药物输送等精准医疗领域提供新方法。(来源:科学网)

1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今日在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上线运行。(来源:科技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8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新接订单量68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8%;截至2023年11月底,手持订单量13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来源:央视财经)

国际科技动态

据观察者网1月9日消息,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船抵达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并成功布放了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这套潜标主要生态传感器都是依托国内重点项目自主研发的,将通过光学和声学系统对上层海洋中的磷虾进行长周期探测。布放时间持续一年,将于明年第41次南极考察时回收。(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道达智库1月9日消息,美国国防承包商Artis公司首次推出“哨兵”(Sentinel)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具有侧面和顶部攻击保护功能,可有效防御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步枪弹以及无人机和巡飞弹等空中威胁。该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安装在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运兵车等装备上,具有较强的部署灵活性。(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生命科学前沿公众号1月8日消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两款新的软件以提高蛋白质互作的结构预测精度。首先,该团队开发出DeepMSA2,从海量宏基因组序列库中快速提取高质量多序列比对数据,再利用新开发的DMFold软件构造蛋白质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实验结果显示,DMFold/DeepMSA2对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预测精度要显著优于AlphaFold2等算法。DMFold算法获得最近一届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CASP15)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冠军。(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Space网站1月8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第132批23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5694颗,其中包括957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5312颗“星链”在轨运行。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4年的第3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45次发射。(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Newatlas网站1月7日消息,美国Figure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取得重大突破,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并执行任务。这一技术意味着机器人可以观看人类操作并在广泛的工作环境中灵活应对,不再需要每项新任务都有团队程序员进行指导。在实验中,Figure机器人通过观看10小时人类演示视频就学会了煮咖啡。通过这种观看和学习的能力,未来这些机器人有望执行各种任务。(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部1月7日消息,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部(DESNZ)宣布投资3亿英镑启动欧洲首个高含量低浓缩铀(HALEU)计划,生产下一代核反应堆所需的浓缩铀。DESNZ表示,当前全球只有俄罗斯生产HALEU,通过该计划将使英国能够满足本土核能发展所需核燃料,并向全球提供先进核燃料,阻止俄罗斯的“核燃料威胁”。据悉,英国首座HALEU工厂将于2030年代初期投入运营。(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美国务院1月6日消息,美国、日本和韩国政府于1月5日在华盛顿召开首次印度-太平洋三边对话。此次对话中,美日韩代表讨论了各自的印太方针和合作机遇,重点讨论了与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的伙伴关系,分享了各自影响印太地区地缘政治趋势情况。三方强调将在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深入交流,包括支持韩国举办2024年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和全球人工智能论坛、基于国际法开展三边海上安全和执法合作,同时三方谴责朝鲜核计划、弹道导弹计划及与俄罗斯开展的军事合作。据悉,2023年8月戴维营峰会上,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已就启动三方印太对话达成一致,后续三边印太对话将进一步制度化,以就本地区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战略意识和政策协调。(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TechXplore网1月6日消息,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单层黑磷和砷化锗的新型二维半导体晶体管。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范德华剥离技术,成功地使用这种技术创建了基于黑磷和砷化锗的晶体管,并证明了其优越的学电特性。研究人员还展示了这种方法在开发基于其他不稳定单层材料的晶体管方面的潜力,这种技术能够减薄晶体管的沟道部分,同时保持接触区域所需的厚度。这项研究为使用二维半导体材料制造更薄、更可扩展的电子设备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电子》期刊(Nature Electronics)(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新华网1月6日消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的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科研人员介绍,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基于超导电路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机。国际上,IBM与谷歌量子计算机均采用超导技术路线。(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澎湃新闻1月5日消息,美国谷歌DeepMind机器人团队公布了三项新进展,称这些进展将帮助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做出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决策。其中一项进展是一个收集训练数据的“机器人宪法”系统——AutoRT。谷歌的数据收集系统AutoRT利用了基础大模型的潜力,有助于开发能够理解人类实际目标的机器人。它通过收集数据帮助扩展机器人学习,从而更好地训练机器人适应现实世界。这部“机器人宪法”的灵感来自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机器人三定律”,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ChemAnalyst网1月5日消息,南非塑料回收商Myplas公司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杰斯的柔性薄膜回收工厂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该工厂拥有两条不同的生产线,可加工适用于食品级应用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和适用于非食品级应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预计最大产能为每年回收近4.1万吨塑料废物。美国每年使用约54万至680万吨软包装和薄膜,用于托盘包装、邮件包裹、食品包装、收缩包装等各种应用,但每年只有5%的柔性薄膜实现回收,其余塑料废物则被填埋、焚烧后释放到环境中。Myplas柔性薄膜回收工厂通过整合尖端回收技术和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在减少塑料废物和促进循环经济方面取得进展。(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MSN网站1月5日消息,美国SR-72“黑鸟之子”(Son of Blackbird)高超声速无人侦察机或将于2025年进行首飞测试。该高超声速无人机作为美空军绝密研发项目,由洛马公司基于SR-71“黑鸟”(Blackbird)有人侦察机研制,配备可重复使用型吸气式高超声速涡轮联合循环(TBCC)推进系统,设计航速可达约5.3倍声速,将用于执行跨洲际空中侦察等任务。按照计划,该高超声速无人机拟于2030年进行部署。(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1月4日消息,波兰国家原子能机构(PAA)在一份一般性意见文件中表示,PAA对NuScale小型堆的反应堆控制室、堆芯设计、供电系统、冷却系统、放射性废物和乏燃料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评估,认为NuScale公司的NPM-20型小型堆(SMR)技术符合该国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标准。PAA称,一般性意见作为许可前文书,可适用于投资商计划的任何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技术和组织解决方案。此前2022年2月,波兰铜银矿生产商KGHM公司与NuScale签署最终协议,最早于2029年在波兰部署首座VOYGR小型堆电厂,该电厂总装机容量462 MWe,由6个77 MWe级小型堆模块组成。(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