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热点
26日,中国移动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发布了以“1115”为名的一揽子低空智联网创新成果,包括业界首个低空智联网技术白皮书、业界首个5G-A通感一体中试平台、业界领先的“中移凌云”无人机管控平台以及五大类技术试验低空航线。白皮书聚焦低空智联网“通信、感知、管控、导航”四大核心能力,提出混合感知新空口、鱼鳞低空新组网等创新技术,打造全域可靠的“通”、多维立体的“感”、高效可控的“管”、智能精准的“导”一体化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来源:科技日报)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该车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将引领地铁列车实现全新绿色升级。该车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联合青岛地铁集团研制。目前,列车已完成厂内型式试验,按照计划,年内将在青岛地铁1号线投入载客示范运营。(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自然资源部连续发布多个石油天然气探矿权出让公告。5月底,自然资源部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实施2024年新疆塔里木盆地尉犁1等4个石油天然气探矿权挂牌出让。6月初,自然资源部组织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实施2024年南海珠江口盆地荔湾25等两个石油天然气探矿权挂牌出让。(来源:经济日报)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来源:人民邮电报)
24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在广州交付。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建造,冬季可航行于我国黄、渤海海域进行冰区海洋环境监测调查,并兼顾冰区救助,同时具备夏季极地海域科学考察能力。“极地”号搭载了多种海洋调查设备,能够承担海冰、三维水体、地球物理、大气等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调查任务。(来源:人民日报)
2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光明日报)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24日共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将会持续导致局势恶化。(来源:新华网)
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日前在京召开纪念邓稼先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与纪念他的不朽功绩,学习和弘扬他的高尚品格与崇高精神。(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场气象保障团队了解到,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当前的气象条件完全满足返回要求,气象人员将持续观云测雨全力确保“嫦娥”平安归来。(来源:新华网)
2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在天津投产,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完井工具制造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化,对提高复杂构造油气田生产效率、缩短油气田建设时间、延长油气田开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