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热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病菌的侵染。这标志着该项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来源:新华网)
6月7日上午,载有近4000名游客的“爱达·魔都号”靠泊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自2024年1月1日首航至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旅客运输量突破15万人次,完成了37个航次。据邮轮游艇行业协会预测,今明两年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在国产大型邮轮的带动下,邮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来源:新华社)
中国海油10日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根锚链锁紧固定,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在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精准就位,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田浮体设施系泊系统安装能力获得新突破,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来源:新华网)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后续,他们将进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来源:人民日报)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协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长寿基因。该研究对于延长动物(包括人)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衰老》。(来源:光明网)
2023年5月,在德国汉堡举办的ISC2023世界高性能计算大会上,济南超算构建的验证性计算集群以超越历史最佳纪录15倍的绝对优势,登顶全球IO500榜单。(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最新数据显示,12日下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来源:央视新闻)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最新数据显示,12日下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大型煤矿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底前建成单个或多个系统智能化,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鼓励3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煤矿全面推进主要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煤矿。(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构建了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对全国各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编制《全国主要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产业发展特征来看,100个全国工业互联网主要城市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从工信部等部门公布的2023年度相关名单来看,全国工业互联网主要城市拥有全国94%的双跨平台、92.3%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93.1%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典型案例、78.3%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6.3%的5G工厂。《报告》提出五方面发展建议。一是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立足于当地产业基础和重点产业链,持续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地区间平台交流合作,并加速推动平台融合应用,更好赋能当地产业发展。二是推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各城市可以推动数据价值化为主线,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权威平台,聚焦当地重点行业构建高质量人工智能工业数据语料库,加快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三是推动5G技术与各行业的加速融合。各城市可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聚焦“5G+工业互联网”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持续推动5G工厂建设,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四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建设。通过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产品、应用和服务的示范推广,不断提高当地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水平。五是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各城市可基于当地产业转型需求,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