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热点

新华社合肥3月13日电(记者戴威)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约70%。如何准确预测肝癌复发是一个难题。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成研究组与合作者开发了预测肝癌复发的“TIMES”评分系统,通过量化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对肝细胞癌复发风险的预测,准确率达82.2%。研究人员将科学成果直接转化为可应用的AI诊断工具——公开免费的“TIMES”在线版本,上传病理染色图像即可获得肝癌复发风险评分。北京时间3月13日0点,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来源:新华网)

2025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范敏锐研究员团队联合西湖大学吴旭冬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张金儒研究员团队和浙江大学苏楠楠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论文,首次解析病原体/植物叶绿体ATP运输蛋白的三维结构及运输ATP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为设计药物治疗相关疾病以及改造蛋白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重要思路。(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近期成功研制出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的制备,开创了二维金属研究新领域。这种材料未来可以为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透明显示等领域带来技术革新。该科研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雪龙2”号3月12日电(记者黄韬铭)记者12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在南极中山冰雪机场完成了冰盖探测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南极开展的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空地联合实验。(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记者周润健)3月14日,农历二月十五,天宇将“上线”今年首场月全食,届时月亮将被染上一层神秘的深红色,但遗憾的是,这次月全食发生时正值我国中午至傍晚,几乎不可见,只有东北地区能在月升时看到半影食终的过程。(来源:新华网)

3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京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慧思开物”的应用是对基于单一场景单一任务做专项开发这一传统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式的颠覆,同时也填补了具身智能领域在通用软件系统方面的空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跃升。(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阳娜、魏梦佳)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日前在国际上发布一项“肾脏成像组计划”,拟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率先构建全肾脏数字图谱。据悉,这一“数字肾脏”能使肾脏疾病机理更“清晰可见”,为肾脏疾病的精准诊断、新药研发、精准治疗提供全新方向。(来源:新华网)

3月12日0时38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来源:央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