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热点

中新社天津3月6日电(记者 王君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机构近期在酶催化机制解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发现了活性氧超氧阴离子参与麦角碱药物分子的酶催化合成。相关工作于北京时间3月6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5日,随着最后一段钢箱梁焊接完成,世界首座独塔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藤州浔江大桥主桥成功合龙。作为平岑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合龙后,即将进入桥面铺装阶段。据介绍,大桥主桥合龙后,桥面铺装工作即将开启,计划于今年二季度通车,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届时,梧州地区横向出省通道之间的交通转换更加方便快捷,珠江—西江经济区的交通脉络进一步优化。大桥通车以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1小时缩至5分钟,有效降低沿线乡镇农产品运输成本,带动当地肉桂、八角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正式宣布“山东省体卫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开启全面试用AI(人工智能)运动指导功能,实现个人体质数据精准匹配、AI自动生成运动处方的功能,在科学健身运动干预领域正式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来源:工人日报)

光明日报北京3月4日电(记者晋浩天)如果把自然界中的物质比作一座城堡,那么原子就是搭建这座城堡的“砖”,而原子内部的电子轨道则是这座城堡的“传声系统”。但对于“传声系统”如何运行,各国科学家多年来始终未找到答案。令人振奋的是,这一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难题已被我国科学家攻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孙庆丰团队近日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何林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突破性成果:他们首次在人造原子中实现了轨道杂化,揭示了量子世界中“原子调音”的奥秘。(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天津3月4日电(记者张建新、栗雅婷)稀有人参皂苷,被誉为“植物黄金”。我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高效生产稀有人参皂苷的新元件,为“植物黄金”的生产奠定了基础。这一科研成果由天津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梅坤荣的课题组和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高文远的课题组取得。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科学》上。(来源:新华网)

3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我国继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之后,再一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温竞华)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3月3日电 (记者付毅飞)记者3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扎实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稳定、效益发挥良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来源:科技日报)

新华社合肥3月3日电(记者徐海涛、何曦悦)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期该校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这一成果,审稿人认为其“构建了目前最高水准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来源:新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