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暮光区”内40%的生物或将受海洋变暖影响消失
2023年4月27日,《自然》(Nature)刊登了一项由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牵头的国际研究小组完成的新研究,指出随着海水变暖,进入海洋“暮光区”的食物减少,海洋“暮光区”的生物数量将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到本世纪末,“暮光区”内高达40%的生物将消失。
海洋“暮光区”指深度为200米-1000米的水域,拥有大量生物,包括具有独特适应能力的鱼类,如灯笼棘鲛 (lantern sharks)和帆鳍尖背角鲨(kite fin sharks)。“暮光区”的动物以几十亿吨的有机物质为食,例如从海洋表层掉落的浮游植物残骸和鱼类粪便。这些飘落的颗粒被称作“海洋雪”(marine snow)。海水变暖导致沉入海洋“暮光区”的食物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生物量减少,而恢复消失的生物则需要数千年时间。研究人员指出,海洋变暖也导致碳储量减少,原因在于原本作为“海洋雪”下沉的一部分碳大多被海洋表层附近的微生物摄食,而不是进一步下沉。下沉的碳减少意味着碳释放速度加快。该研究提供了关于“暮光区”未来的3种场景:①低碳场景,自2010年起碳排放总量为6250亿吨;②中度碳排放场景,碳排放总量为2.5万亿吨;③高度碳排放场景,碳排放总量为5万亿吨。一旦达到中度或高度碳排放场景,“暮光区”都将面临威胁。以排放数据为背景,研究人员估计,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406亿吨。2010-2022年,每年的排放量接近400亿吨,因此该研究的低碳场景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已经被排放。该研究揭示了快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迫切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上。
来源:nature、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