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负排放技术:治理框架综述
2023年8月29日,科学家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海洋将在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中发挥关键作用,使用“负排放技术”来加强海洋中的碳封存的讨论正在越来越多。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德国波茨坦亥姆霍兹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RIFS)海洋治理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这些技术带来的挑战。
IPCC及时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模式路径,特别是将全球变暖限制在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1.5℃的目标,表明有必要保护和加强全球碳汇。专家们认为,部署所谓的负排放技术来大规模清除二氧化碳,有可能使温度保持在《巴黎协定》规定的限制范围内。基于海洋的负排放技术(ONETs)旨在通过改变海洋的物理或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等方式来增强海洋中的碳封存。但是,除了这些预期的影响之外,ONETs还可能对海洋状况以及与实现一系列全球政策目标有关的相关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造成无意的影响。该研究将8个ONETs(海洋碱化、海洋施肥、直接电化学去除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人工上升流、人工沉降流、蓝碳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质和陆地生物质倾倒)对海洋环境的潜在直接和间接、有意和无意的影响与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制度的国际环境协定的法规和政策目标联系起来。
研究结果概述了ONETs的直接、隐含和间接治理框架。因此,采用(全球)海洋治理概念的更广阔视角,以勾勒出一个更广泛的网络,超越了在海洋治理领域内对ONETs的明确监管。这种一级评估产生了现有治理框架中的差距和挑战,以及对这些技术进行全面治理的需求和机会。确定的是,虽然将ONETs纳入全球气候战略可能被认为是未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必要条件,但在部署ONETs缓解气候变化时,可能需要考虑或处理一系列与其他政策目标的潜在权衡。此外,面向预见和适应性的治理机制似乎势在必行,以弥合在不断变化的海洋中与ONET部署相关的广泛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所造成的差距。已确定的ONET治理框架重申了当前海洋治理中面临的挑战,例如与碎片化有关,但也代表了对未来治理采取协同和综合方法的机会。
来源:Frontiers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