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陆地关系是影响珊瑚礁健康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3年8月9日,《自然》(Nature)刊登了一项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牵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和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等机构参与的国际研究小组完成的新研究,指出减轻当地陆地和海洋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在污染物和过度捕捞方面,能够为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在气候变化压力下持续生存的最佳机遇。

海洋-陆地关系是影响珊瑚礁健康的主要驱动因素
图1 A ,历史上(1986-2019年),在季节性高峰期间(7月-12月),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值;2015年海洋高温以红色显示。 b ,2015年最大的DHW暴露量,这是在调查的珊瑚礁中常见的热应力度量指标。所有珊瑚礁都超过了预计会造成严重和广泛的珊瑚漂白和死亡的八个DHW阈值。 C ,在珊瑚礁调查前(2014-2015年)及后一年(2016年)的海洋高温波( n = 80, Fig. 1b )。图中表示绝对珊瑚覆盖变化的分布. D ,全球监测监测结果( R 2 =0.79)显示解释珊瑚对海洋高温波反应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的观点认为,气候变化是珊瑚礁衰退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但人类影响的具体细节在很大程度上未得到证实。在夏威夷海岸的一些人口稠密地区,废水污染、城市径流和捕鱼活动对珊瑚礁造成巨大压力。鉴于此,研究人员以20年为时间尺度,追踪了夏威夷地区珊瑚礁健康状况,监测了不断加剧的海水酸化、陆源污染、重大气候事件的影响和水温上升等现象,揭示了人类对珊瑚礁健康的影响。人为威胁在2015年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2015年夏威夷群岛经历了过去120年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海洋热浪。在该研究中,研究区域的许多珊瑚礁经历了严重的白化和大量珊瑚死亡,但是在近20%的珊瑚礁上,珊瑚的覆盖率几乎没有变化,如图1。鉴于此,研究人员探究了在经历同等极端高温压力的情况下这些珊瑚礁比其他珊瑚礁表现更好的原因。研究发现差异在于当地陆地-海洋状况不同:在热浪事件中珊瑚损失较少的珊瑚礁同时也是承受的陆源压力最小、鱼类数量更多的珊瑚礁。研究人员指出,由于海洋-陆地关系是一个受政策行动影响较大的领域,因此将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Nature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