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热点
1月16日上午,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郑州高新区开幕。大赛总决赛汇聚了两大核心板块,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和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共设20余个大项、50余个小项、100余个竞赛组别。共有通过全球300余场各级竞赛活动,层层选拔而出的11000余支赛队、19000余名精英赛手、7000余名指导教师(教练)同场竞技。赛期共计6天,相关比赛将在郑州轻工业大学科学校区、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郑州大学三个赛场同步进行。据了解,世界机器人大赛自2015年举办至今共吸引了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万名选手参赛,被广泛赞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来源:央视新闻)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如同一把性能超强的“激光剑”,为研制“人造太阳”核心材料提供科技利器。(来源:新华社)
1月15日,记者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获悉,近年来,在青海省林草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在三江源区域约3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全面深入的雪豹种群数量系统评估,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上在线发表。这是我国首次完成大规模雪豹种群评估,也是目前全球正式发表的最大尺度雪豹数量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3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1万余平方公里为雪豹潜在适宜栖息地,栖息地内雪豹种群平均密度约为每100平方公里0.9只,其种群数量约为1002只。此次调查证实了进行大尺度濒危物种数量估算的可行性,为雪豹这一珍稀物种的全球保护工作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来源:新华社)
1月15日上午,开挖直径达16.15米的“厦金号”盾构机在江苏南通下线,该盾构机将应用于东南地区最大直径盾构公路隧道——厦金大桥(厦门段)的隧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5月底实现始发掘进。据中铁十四局厦金大桥(厦门段)A4标项目机电部部长王晖介绍,“厦金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15米,最大推力2万吨,总重量约5100吨。整个盾构机长度165米,相当于六节高铁车厢的长度。为应对隧道施工区域复杂花岗岩地质条件,建造过程中,他们对盾构机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和优化,同时配备目前最先进的智能掘进和监测系统。据悉,厦金大桥(厦门段)起点位于厦门环岛东路与会展北路交叉口,以隧道和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终点设互通接入厦门新机场,主线全长17.34公里,陆域隧道段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跨海大桥段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有效缓解翔安进出岛通道及新机场片区交通压力,极大提升通行效率。(来源:央视新闻)
1月15日,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全船主船体贯通,标志着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快速建造阶段,计划2026年交付。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的船坞中,长341米,宽37.2米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主船体实现贯通。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全船贯通,仅用时9个月,较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缩短了2个多月据介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于去年10月被命名为“爱达·花城号”,计划于2027年正式在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开启国际航线。(来源:央视新闻)
日前,“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因子库由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将为社会各界开展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便各类主体开展碳排放核算,有效降低全社会碳排放核算成本,增强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发布了迄今为止最精细的黑猩猩脑图谱——黑猩猩脑网络组图谱,这一成果不仅为比较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理解人脑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来源:光明日报)
1月14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验收,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经实验现场测试、专家评审,该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最大粒子流大于10的24次方每平方米每秒,单次放电时间超过1000秒,最高中心磁场高于3特斯拉,是目前国际上综合参数水平最高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