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热点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新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研究成果。该成果是对2011年、2019年两版路线图的更新,也是在“双碳”目标下,学界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再定位、再评估、再预测。(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2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日前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我国重离子研究再添利器。据介绍,这一装置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是一种重离子加速器。重离子加速器用于加速比阿尔法粒子重的离子,通过加速器产生的接近光速的重离子束流,科学家可以探究微观世界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不断拓展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同时,重离子加速器在新材料制备、疾病治疗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来源:新华网)
12月7日,记者从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量子集团”)获悉,在日前举行的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期间,该公司正式发布全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这标志着其具备了全球领先的量子计算机制造和交付能力。(来源:科技日报)
12月6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中国石化孙焕泉院士团队创建的“稠油多元热复合驱技术规范”成功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立项。该技术规范依托中国石化自主创新的稠油多元热复合开发技术,是我国首个稠油热采领域的ISO国际技术规范。发布后将有力促进国际技术合作、提升全球稠油开发效果。(来源:新华网)
12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此次试飞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精确测量了一批奇特原子核的质量,确定了铝、磷、硫和氩元素的质子滴线,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核质量揭示质子晕结构的新方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来源:科技日报)
12月12日,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以下简称《竞争力分析》)等智库成果报告,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传递出中国农业科技实力持续稳居全球第一方阵的勃勃态势。其中,《竞争力分析》《2024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以下简称《热点前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牵头编写,《2024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涉农企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发展研究所牵头编写。这些成果报告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行了清晰“画像”。(来源:光明日报)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12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在页岩气勘探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涪陵页岩气田南川区块新增探明储量1213.56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储量达到万亿立方米,为国家能源安全再添保障。涪陵页岩气田于2014年3月投入商业开发以来,已累计生产页岩气超700亿方,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为长江经济带沿线6省2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清洁能源,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