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动态

美国《科学·免疫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和实验鼠之间的免疫抑制分子PD-1存在显著差异,常见的实验室癌症研究模型可能无法充分反映人类的免疫反应。这一成果对开发更有效的PD-1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来源:新闻网)

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7日开幕,多家电视巨头展示与谷歌、微软等技术巨头合作成果: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电视,不仅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家庭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播放内容和功能,还能同用户对话、指挥其他智能家居,从传统娱乐设备变身智能管家。(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1月8日电(记者 罗毓)欧洲航天局表示,水星探测器“比皮科伦坡”已在8日实施第六次飞掠水星,利用水星引力减速并调整航向,为2026年进入水星轨道做好准备。(来源:新华网)

1月8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瞳孔变化是理解大脑如何形成强大且持久记忆的关键。研究显示,当瞳孔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某个亚阶段收缩时,大脑会重新激活并巩固新记忆;而当瞳孔扩张时,旧记忆则被重放和整合。这一发现或为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提供新思路。(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东京1月2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通讯-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成果说,他们发现了雌鼠随着年龄增长生育能力下降的生理机制。这有望帮助有针对性地研发治疗不孕方法。(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团队开发出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氨的新型装置,效率相对较高,可在室温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据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该校团队参考了自然界中氮气转变成氨的过程。闪电使大气中氮气分解,生成氮氧化物,后者随雨水进入土壤,通过细菌作用转化成氨。新型装置分为等离子体反应腔和电化学反应腔两个部分。给等离子体反应腔通电,可以在内部模拟闪电效果,利用空气生成不同氮氧化物的混合物。这些物质随后被送入电化学反应腔,在铜-钯合金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为提高效率,研究人员分析了由氮气合成氨的不同反应路径,确定其中瓶颈所在,有针对性地设计催化剂。在实验中,他们使用的泡沫状铜-钯合金在2安培的电流作用下,每平方厘米每小时能催化生成81.2毫克氨,持续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该团队接下来将扩大生产规模,设法将新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研究人员说,许多发展中国家无力建设使用哈伯-博施法的大型工厂,他们的新技术可大幅缩小合成氨设备的规模,有望帮助欠发达地区自行生产化肥。(来源:新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