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陆地关系是影响珊瑚礁健康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3年8月9日,《自然》(Nature)刊登了一项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牵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和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等机构参与的国际研究小组完成的新研究,指出减轻当地陆地和海洋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在污染物和过度捕捞方面,能够为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在气候变化压力下持续生存的最佳机遇。 长期以来的观点认为,气候变化是珊瑚礁衰退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但人类影响的具体细节在很大程度上未得到证实。在夏威夷海...

    科技前沿 2023-10-11
  • 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李继莲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该成果揭开了熊蜂的进化之谜,挑战了熊蜂工蜂终身不能交配是羽化前决定的这一认知。这一发现也是了解蜂类等社会性昆虫进化历程的一个重大飞跃。(来源:中国科学报) 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我研究人员首次成功构建出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类免疫细胞发育图谱,并发现免疫细胞“新类型”——类小胶质细胞。该研究成果于9月12日发表在学术期刊《细胞》上研...

    科技前沿 2023-09-15
  • 微塑料在北冰洋被掩埋在沉积物中,但掩埋速度不抵塑料污染的输入速度

    根据对北冰洋西部微塑料的一项新分析,北冰洋将塑料颗粒掩埋在沉积物中的速度可能不足以追上不断增加的流入该海盆的塑料污染的速度。全球每年会产生约4亿公吨的塑料,其中很大一部分塑料废物会最终流入海洋。为了解释全球预算中一直缺失的塑料问题,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微塑料(即5毫米或更小的颗粒)可以随着洋流迁移到北极等遥远的地方。   为了调查北极中微塑料的潜在目的地和数量,Seung-Kyu Kim和同事分析了1933年至2012年间的沉积物岩芯。他们还检查了分别于2017年8月...

    科技前沿 2023-09-15
  • 强化学习可帮助水下自主航行器追踪深海中的目标动物

    一种新的强化学习(RL)策略或可支持在深海中运行的自主研究机器人。该强化学习方法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外进行了测试,它可使某艘水面自主船能够在通信可靠性和GPS带宽品质开始受到影响的深度跟踪其水下对应物长达5小时以上。 即使目标动物之前已被标记,但在水下自主航行器(AUV)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带宽受到损害时,也会给监测海洋物种带来挑战。一旦AUV潜入水下,水上系统同样也很难与它们保持联系——如果AUV自身的GPS系统在海洋深处发生故障,这将成为严重问题。 Ivan Masmitja和同事如今提出了一种深...

    科技前沿 2023-09-15
  • 一种深度学习辅助的水下三维触觉张拉整体传感器

    随着在海洋探索和研究中水下机器人应用的增长,迫切需要有效的三维触觉为水下机器人作业提供触觉反馈。张拉整体结构通常是由分离的刚性杆和张力元件构成,刚性杆通过连续的张力元件构成一个张力网络。这种轻型、多自由度和高动态顺应性的结构设计能够通过张力网络有效地重新分配载荷,允许系统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这种能力可以使张拉整体通过其姿态估计来探索未知的水下环境,尤其是在狭窄的空间中光或声音存在反射问题时。此外,该轻型结构还可以提供高冲击弹性。摩擦纳米发电作为一种全新的机电转换方式,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环境中广泛...

    科技前沿 2023-09-15
  • 新型材料在空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的容量可达到现有材料的3倍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铜基杂化材料,其碳吸收能力几乎是当前直接空气捕获技术(Direct Air Capture,简称DAC)的3倍。Hao Chen和同事说,多胺铜(II)复合物(Polyam-N-Cu2+)或可克服限制DAC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策略可行性的关键障碍。 随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如今已超过百万分之400(ppm)且还在继续上升,迅速降低大气CO2浓度以阻止气候变化酿成最严重后果已成燃眉之急。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应在2050年时将...

    科技前沿 2023-09-15
  • 阿拉斯加狭鳕告诉我们:年龄越大,微塑料摄入量越多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已有学者基于北冰洋大西洋扇区表层水微塑料数据提出北极海底是微塑料“汇”的观点,但少有研究关注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的微塑料污染。白令海位于北冰洋太平洋扇区一侧,是太平洋水流入北冰洋的唯一通道,研究白令海海洋生物体中微塑料的赋存对于解析北冰洋海域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黄线狭鳕(Alaska pollock,Gadus chalcogrammus)是世界上捕捞量最多的鱼类之一,主要渔场位于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年龄较小的黄线狭鳕主要以浮游动...

    科技前沿 2023-09-10
  • 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的支持下,该所研究员孙珍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人员合作,于今年7月至8月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的地方,通过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进行了我国第一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的实验。“这次实验标志着我国在复杂的深海地形条件下,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项目负责人孙珍对《中国科学报》表示,为了进行本次实验,项目组筹备了长达4年的时间。此次实验整个剖面长度近...

    科技前沿 2023-09-10
  • 北美最大海洋保护区Revillagigedo的设立并未对工业捕鱼造成伤害

    根据对2008年至2022年墨西哥太平洋水域捕鱼活动所做的一项新的分析披露,设立于2017年的北美最大的海洋保护区(MPA)墨西哥的 Revillagigedo国家公园,并未伤害到工业捕鱼。 海洋保护区MPA指的是那些通过管理或禁止资源开采(包括捕鱼活动)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脆弱物种、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区域。一些捕鱼业反对建立海洋保护区,认为它们只会取代其他地区的捕鱼活动,并对生物多样性和鱼类资源造成净亏损。 2017年11月建立的北美最大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达147,000平方公里的Revil...

    科技前沿 2023-09-10
  •  “牛落”南海人工模拟鲸落实验

    鲸落是深海中的一类新型生态系统,其群落和演替与其他已知生态系统截然不同。它们被视为独特的深海“绿洲”,也是深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贡献者。自1987年“阿尔文”号潜水器首次发现鲸落以来,已发现鲸落不足30处,且大多数鲸落发现于东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沿岸,仅一处是在日本附近的西太平洋发现的。 2020年3月,来自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的一组科学家在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执行科考任务时,在中南海山1600米处发现了一处鲸落生态系统。这一最新发现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在微博上浏览量超过...

    科技前沿 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