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大学在水体微塑料污染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近海环境污染控制研究所、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赵建教授课题组在微塑料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Microplastic fragmentation by rotifers in aquatic ecosystems contributes to global nanoplastic pollution”(水生生态系统中轮虫对微塑料的破碎过程在全球纳米塑料污染中的贡献)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Nanotechn...
-
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复旦丁铎尔中心副主任王玉涛团队领衔与合作者首次从系统视角揭示了全球主要造纸生产与消费国家造纸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提出了2050年不同国家实现该行业净零排放目标的差异化策略。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12月15日21时4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简称“长五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遥感四十一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来源:科技日报) 12月16日,罗斯海新站完...
-
英国科研人员发现健康的深海珊瑚礁和新的海底山
2023年10月27日,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科研人员利用4500米级苏巴斯蒂安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福克尔号科考船上调查水下悬崖生态系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周围的水域发现了两个原始珊瑚礁。通过使用无人遥控潜水器的集成高分辨率设备,为高分辨率栖息地测绘提供了专业知识。这些新发现的冷水礁位于370~420米的深度范围内,这一发现扩大了我们对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洋保护区深层珊瑚礁的了解。 两个珊瑚礁中较大的一个长度超过800米,相当于8个足球场;第二个较小的珊瑚礁长250米。它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石珊瑚...
-
《Nature》10月28日文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变暖速度急剧加快
2023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新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变暖速度急剧加快,与1990-2000年相比,2010-2020年海洋变暖速度几乎翻了一番。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将热量截留在气候系统中,使空气、陆地表面和海洋变暖,并使极地冰融化。迄今为止,海洋的作用最大,吸收了地球气候系统中积累的超过90%的人为产生的多余热量,从而减缓了大气温度的上升。2023年,世界海洋是有史以来最热...
-
《Nature》陆地和海洋综合管理有利于珊瑚礁在全球变暖时恢复
摘要 人类对珊瑚礁的局部影响以及气候驱动的海洋热浪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珊瑚礁的生态系统,这些热浪引发了大规模的珊瑚白化和死亡。然而,资源管理者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为珊瑚礁提供最好的支持,而目前大多数陆地和海洋管理工作仍各自为政。该研究将珊瑚礁变化调查与夏威夷前所未有的海洋热浪期间人类对陆地和海洋影响的 20 年时间序列相结合。草食性鱼类数量增加、陆地影响(如废水污染和城市径流)减少的珊瑚礁在受到干扰前的珊瑚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与鱼类数量减少和陆地影响增加的珊瑚礁相比,这些珊瑚礁在遭...
-
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12月1日,《科学》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这也是5年来,他们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研究展示了他们开发的一类手性硼自由基催化剂,并利用其完成了不对称催化反应。这类硼自由基催化剂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常用的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是手性催化剂家族的一位新成员。(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近日,《地球化学观点快报》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
-
《Science Partner Journal》9月6日文章:水螅体孔道系统重建揭示造礁珊瑚结构复杂性演化
Micro-C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获取影像学结构信息提供了便利。在本研究中,内部孔道网络的三维重建为挖掘埋藏在石珊瑚骨骼中的生长信息提供了有效工具,可以填补目前珊瑚演化研究中的空白。我们通过三维骨骼-孔道重建法获取了印度洋-太平洋海域九科、十四属、二十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石珊瑚的形态学信息,揭示了珊瑚生长过程中的水螅体-孔道系统构建模式。珊瑚水螅体与孔道的连结关系揭示了种间演化轨迹,并影响了珊瑚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此外,我们还通过可视化水螅体生长、出芽过程的方式获取了珊瑚的动态生长信息,并量化了珊瑚杯...
-
《Nature》11月6日文章:"海洋极其复杂":模拟海洋微生物是气候预测的关键
图4 2021年南大西洋的浮游植物漩涡(绿色和浅蓝色)。图片来源:NASA/ZUMA Wire/Shutterstock 海洋微生物对海洋健康至关重要。细菌、古菌、真菌、藻类和病毒构成了海洋中的大部分生物量,并构成了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它们支持养分循环,推动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碳、氮和硅循环的关键步骤。 但是,气候危机正通过持续上升的温度、更长更频繁的热浪、酸化和营养水平的变化给海洋带来压力。了解海洋微生物是如何受到影响的,是预测未来海洋状况、减轻危机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依赖海洋生态系统维持...
-
《Science Advances》表面到深海沉积物的真核生物多样性模式
研究背景 深海沉积物(DOS)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一半以上,并且仍然是地球上探索最少的生态系统之一。人们对在数量上主导 DOS 群落的微生物和小型底栖生物体给予的关注较少但很难使用经典的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识别。 高通量环境基因组学的发展开始填补这些知识空白,揭示了来自 DOS 的病毒和原核生物之间大量未知的多样性。然而,使用基因组学来探索 DOS 真核生物受到限制,并且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分类群或地理区域。解释 DOS 分子数据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区分属于本土底栖真核生物的 DNA 读数和源自沉入水...
-
不同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基因表达谱介导珊瑚抗病性
德克萨斯大学的Laura D. Mydlarz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Disease resistance in coral is mediated by distinct adaptive and plastic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七种珊瑚暴露于疾病环境中,通过分析珊瑚疾病暴露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揭示了基因与患病率的关联以及系统发育和疾病暴露介导的基因表达模式。这项研究为识别珊瑚抗病性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有助于了解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