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1月25日,记者从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获悉,上海交通大学计划在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一台口径4.4米的大口径多功能光谱望远镜——“交通大学光谱望远镜”(Jiaotong University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JUST)。JUST台址将坐落在中国青海冷湖赛什腾山,该望远镜具有口径大、集光能力强、响应快速等优势。项目建成后有望在时域天文学、系外行星搜寻和宇宙网络结构及演化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来源:科技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3...
-
《Nature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和营养物质波动对湖泊生态网格的破坏
摘要 气候变化与当地过程相互作用,通过破坏生态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来威胁生物多样性。虽然网络交互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生态系统,但生态网络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变暖以及营养物质供应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在这里,我们运用无方程模型对瑞士10个湖泊的月度浮游生物群落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数量和强度会波动,并对水温及磷非线性响应。虽然湖泊表现出系统特定的响应,但变暖通常会减少网络交互,尤其是在高磷酸盐水平下。这种网络重组改变了食物网的营养控制,导致消费者受资源控制。小型食草动物...
-
《Science Bulletin》水合物形成显著减缓了海底渗漏的甲烷气泡在海洋水体中的上升速率
本文通过结合原位模拟和现场实验,发现水合物膜形成可显著减缓海底渗漏的甲烷气泡在海洋水体环境中的上升速率,并可在海底上边界封盖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水合物气泡聚集堆积,增强甲烷捕获和封存效果。 全球大气甲烷年增长率在2020年达到了记录以来最高水平,随着大气甲烷浓度的大规模持续增加,亟需揭示甲烷排放的多种来源和释放甲烷的最终命运。作为全球最大甲烷储库,海洋在氧化和减少甲烷排放上同时具有巨大潜力,可有效调节全球甲烷排放水平。海底甲烷渗漏于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影响全球变暖和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探...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内陆海水养殖生物和水体系统中污染物的发生:对虾养殖是一个微塑料积累的过程
海洋中的微塑料(MPs)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海洋养殖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相对缺乏。该研究研究了池塘养殖和工业化养殖不同阶段水体和对虾的MPs污染特征。研究表明,在相同养殖阶段,池塘养殖模式的虾和水中MPs丰度高于工业化养殖模式。虾和水中的MPs污染特征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池塘水和工业模型中MPs的危害指数分别为122(Ⅲ级)和540(Ⅲ级,表明工业养殖模型可能遭受更严重的MPs胁迫。养殖周期和养殖方式显著影响MPs的水和虾丰度,但养殖周期和方式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虾中MPs的丰度与甲壳类动...
-
《Nature》海洋热浪没有改变底栖鱼类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变暖的发生,许多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了许多生态转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热浪事件频频出现。什么是海洋热浪(MHW),简单来说,是指海水温度长时间异常温暖。已有研究表明,海洋热浪会导致珊瑚白化和珊瑚礁内鱼类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并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但目前海洋热浪在多大程度上对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或是这些影响是否能与自然和抽样变异性区分开来一直不清楚。在为数不多的比较同一生态系统中几个物种对海洋热浪反应的研究中,发现一些物种数量减少,一些物种数量增加。单个物种的反应并...
-
科技新闻速览
科技热点 记者从中国东航了解到,东航C919大飞机1月9日开始执行上海虹桥往返北京大兴航线的商业航班。这是继在上海虹桥往返成都天府航线常态化商业运营之后,C919大飞机执行的第二条定期商业航线。(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9日获悉,由中国能建集团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4年1月8日、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探测器产品分别搭乘安-124和运-20飞机,抵达海南...
-
无人水下发射试验设施方案设计构想
为考核水下发射技术并有效规避水下发射航行器的试验风险, 发展无人水下发射试验设施已成为开展水下发射技术研究的重要技术途径。文中在借鉴国外试验设施设计思路的基础上, 根据任务需求提出了锚泊式、桩腿自升式和沉箱式3种海上无人水下发射试验设施方案设计构想, 分别简述了系统组成和功能、系统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3种方案均基于真实的海洋环境条件, 较为逼真地模拟了真实的水下发射平台发射条件; 采用无人值守方式以保证方案的安全性; 并借鉴船舶、潜艇和海上平台设计等成熟技术增加了试验设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探讨全球海洋保护区(MPAs)对珊瑚礁鱼类功能多样性的保护效果
全球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显著变化。在这其中,物种丧失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因为某个地区的物种消失可能会危及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海洋保护区”(MPAs)就被视为了一种重要工具,旨在减轻物种丧失、增加生物量,并作为可持续渔业管理的一种手段。然而,关于MPAs如何从维持生态功能的角度进行评估的信息相对匮乏。 这项最新的研究发现,MPAs对于一些功能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尽管这些响应在生物地理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生物地理...
-
《Nature Water》6月8日文章:国家尺度高分辨率河网微塑料含量预测
研究背景 微塑料是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塑料排放到环境中。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大多微塑料均是随着水体流动输送到各地,因此引出了一个科学问题,即微塑料可以在河流中运输多远、在不同景观和土地类型的流域、国家或大陆之间如何变化。 为了克服实地测量的局限性,人们开发了几种(微)塑料在水中运移的模型。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对微塑料的排放与环境暴露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在国家等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因此,本文目标是开发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微塑料排放和运输预测的新模型,以期在...
-
《Nature》湖库中的塑料碎片
塑料制品无处不在,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塑料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支撑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塑料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降解的塑料被丢弃到环境中,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研究背景 目前,关于微塑料的研究聚焦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被认为是塑料碎片的最终垃圾箱,淡水生态系统就被忽略了,但是塑料碎片也同样广泛存在于淡水生态系统中,特别是湖泊和水库,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可能会以类似于或高于海洋系统的速度积累塑料,但目前缺乏全面和可比的数据,对塑料的分布进行严格评估。 本文就通过开展一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