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aculture》文章:大鹏湾葡萄牙牡蛎悬浮物清除率的时间动态研究
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原产于亚洲太平洋沿岸。该物种在16世纪由葡萄牙商船引入欧洲,并在法国大西洋沿岸养殖了至少4个世纪。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虹膜病毒病,它在欧洲几乎绝迹。相比之下,葡萄牙牡蛎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南方贝类养殖的主要物种。如2014年中国牡蛎总产量为4.35 *106公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来自亚热带地区的葡萄牙牡蛎。然而,由于产业的不合理扩张,许多水产养殖区存在放养强度高、环境退化等问题,迫切需要对牡蛎养殖进行监管以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选取中国南方的一个亚热带牡蛎养殖场(大鹏湾)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验(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原位生物沉积法估算了僧帽牡蛎的悬浮物清除率(Clearance rate, CR),并在不同实验期估算了牡蛎CR与干组织重(DW)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中国南方养殖的葡萄牙牡蛎的生长和承载力提供了实际的野外数据。相关成果发表在《Aquaculture》上。
结果表明,牡蛎的CR与DW呈异速生长关系(CR = a×DWb)(a值代表1 g DW牡蛎的CR)且随时间变化。最高值(7.678)出现在2012年11月,最小值(0.655)出现在2012年8月,此时牡蛎处于繁殖期。当牡蛎规格较大时b的指数较低,其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8月,为0.215。2012年11月至12月牡蛎规格较小时,b值均为> 0.9。标准化清除率(1 g DW,排除繁殖期)与水温的关系为:CRstd = - 0.098 T2 + 4.885 T - 53.476 (n = 6, R2 = 0.949, p = 0.012),且CRstd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4.92℃时达到理论最大值(7.400 L g−1 h−1),而与其他环境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些结果可为中国南方牡蛎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图1本研究使用的沉积物收集器。(A)带有牡蛎的沉积物收集器,(B)悬挂在养殖空绳上的沉积物收集器。(照片拍摄于2012年1月11日)

图2 标准化清除率与水温的关系。实线表示正常数据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注:模型中没有包括繁殖期。
来源:Aquaculture、现代化海洋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