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aculture Reports》文章:菲律宾中部宿务南部热带海域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系统开发
研究背景
全球人口对动物蛋白需求增加,水产养殖成为满足海鲜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水产养殖带来诸多生态问题,如商业饲料导致的水污染,以及在东南亚地区造成红树林群落的破坏。综合多营养层次水产养殖(IMTA)是一种生态系统方法,在温带海域已被证明可解决鱼类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在菲律宾等热带地区,IMTA 的研究和应用较少,且采用当地物种开发适合热带环境的IMTA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探索。
研究内容
该研究旨在菲律宾宿务南部开放海域建立IMTA系统,选用当地的驴耳鲍(Haliotis asinina)作为摄食物种,江蓠(Gracilaria heteroclada)和齿缘麒麟菜(Eucheuma denticulatum)等海藻作为无机营养盐提取物种,同时尝试使用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作为生物滤材,研究该系统中各物种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水质的影响,探索适合热带海域的IMTA模式。
研究方法
建立养殖系统:2013年2月,在菲律宾中部宿务隆达海岸5-10米深处搭建漂浮平台,建立驴耳鲍养殖场。将2月龄幼鲍放入平台下的养殖笼,定期测量其壳长、壳宽和体重,并投喂江蓠。在紧邻的另一个平台设置海藻养殖区,悬挂不同海藻进行养殖试验,同时设置距离养殖场约1公里的对照站 。
测定理化参数:每月从三个站点不同深度采集水样,测定水温、盐度、pH 值、总溶解固体等理化参数,同时分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和磷酸盐等无机营养盐含量。
统计分析:运用 Microsoft® Excel ver 20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各站点和深度之间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比较各参数的年均值。
研究结果
鲍鱼养殖:驴耳鲍从初始平均壳长17 ± 1.3mm、壳宽9.8 ± 0.8mm,经12个月养殖,壳长可达53.79 ± 3.01mm、壳宽26.7 ± 2.3mm,体重达37.76 ± 7.61g。生长过程中,壳长和体重增长速率有波动,10个月后体重出现负增长,可能与繁殖产卵有关。
海藻养殖:长茎葡萄蕨藻在竹篮中生长不佳,易受风浪影响解体;齿缘麒麟菜虽有生长迹象,但因鱼类啃食和风浪破碎难以持续;江蓠作为鲍鱼饲料和生物滤材,在减少养殖区域硝酸盐和氨氮含量方面有一定作用,但生长速度未达预期。
水质监测:各站点和深度的大部分理化参数无显著差异。无机营养盐浓度在不同站点和深度有所变化,海藻站的硝酸盐和氨氮年均值相对较低,表明江蓠和齿缘麒麟菜对这两种营养盐有一定过滤作用;而亚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未因海藻养殖而降低 。
研究结论:在热带地区采用当地高市场价值物种构建 IMTA系统具有可行性。驴耳鲍能在12个月内长到一定规格,江蓠和齿缘麒麟菜可吸收部分无机营养盐,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然而,要实现IMTA系统在热带海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设计适应当地海况的高效系统,确保所选物种能有效发挥功能、实现商业量产,保证系统长期环境友好,并获得当地社区认可。
来源:Aquaculture Reports